当前位置:博兴县纪委监委网站> 廉政时评 > 廉政时评
狠刹形式主义歪风,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
来源:廉政时评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18       浏览量:0 次

廖乃军

  2024年8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》指出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,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。这一规定不仅是对当前基层治理中突出问题的精准回应,更是对群众呼声的庄严承诺。基层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能被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束缚手脚,不能让群众期待落空,更不能让腐败问题藏身于“文山会海”之下。

  以制度刚性为保障,严控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。当前,基层干部负担过重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类考核指标繁杂、报表填报频繁、会议层层加码等问题。尤其是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——诸如政务APP过多、微信群打卡频繁、线上任务泛滥等现象,已经严重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节奏。对此,必须通过制度化手段,压缩不必要的考核指标,整合重复性工作任务,减少非业务性会议,真正将基层干部从“台账堆”“表格山”中解放出来,腾出精力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。同时,要建立监督机制,对“以会议落实会议、以文件落实文件”的行为严肃问责,形成制度闭环。

  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,铲除“纸面落实的温床”。群众最痛恨的是“政策在纸上,落实在嘴上”。当前,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“示范点”“样板间”,却忽视了面上推广与普遍落实;一些干部习惯于“拍照留痕”“台账齐全”,却对群众实际诉求视而不见。这种“纸面落实”的形式主义,不仅浪费公共资源,更损害政府公信力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。建立群众参与机制,推动政策落地效果由群众评价,真正实现“政策好不好,群众说了算”,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。

  以监督问责为抓手,切断“形式主义背后的腐败链条”。形式主义往往与官僚主义交织,背后有时还隐藏着腐败问题。一些地方搞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表面是形式主义,实质是权力寻租;有的干部“层层加码”搞变通,实则是借机谋利。对此,必须强化监督问责,将整治形式主义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,深挖“包装式”“标签式”扶贫、“数字政绩”“虚假考核”等背后的腐败问题。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出击,对顶风违纪者坚决查处,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,形成强大震慑,让“形式主义+腐败”的组合拳无处遁形。

  整治形式主义不是一阵风,而是一场持久战。它关乎党的执政基础,关乎政策落地的成色,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只有以铁的决心、铁的手段,持续深化整治,才能真正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让我们以此次《规定》出台为契机,坚决破除“重痕不重绩、留迹不留心”的顽疾,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,以实干实绩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。

Copyright www.bxjwj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共产党博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
备案号:鲁ICP备19044984号-1  滨州网站建设:山东华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