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雪
古语云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其乐融融的家庭不仅是心灵温床,更是廉洁文化传承的第一课堂。家风为笔,廉洁为墨,绘就“家廉万事兴”的廉洁基石。
家庭是廉洁的“防火墙”。餐桌上亦可防微杜渐,筑起廉洁的堡垒。明朝海瑞四岁丧父,母亲谢氏“画荻教子”,在粗茶淡饭间灌输“宁可清贫,不可浊富”的信念,终成一代清官典范。反观某落马官员家中宴席常摆茅台,其子在同学群炫耀“我家地下室能停坦克”,最终落入法网。廉洁防线需要从餐桌上的“青菜豆腐”筑起,从压岁钱的“理财课”夯实,让“特权思想”在家庭日常中无处生根,让“防火墙”从娃娃建起。
家教是廉洁的“充电宝”。身教胜于言传,廉洁之火生生不息。北宋司马光著《训俭示康》,用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的朴素道理,为子孙点亮明灯。当代“草鞋书记”杨善洲退休后带全家上山种树,用22年把5.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,践行了“给子孙留绿水青山不留金山银山”的家教宣言。反观某些“全家腐”案例,父亲收钱、妻子管账、儿子洗钱,把家庭变成贪腐“流水线”。“领导干部的家风,不是个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。”真正的家教,是父母用廉洁的坚守写就的教科书。
家风是廉洁的“导航仪”。清白做人,廉洁家风代代相传。安徽桐城“六尺巷”张氏家族,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谦让美德,至今仍在教育后人;林则徐的治家智慧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?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”;还有郑板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、焦裕禄“带头艰苦,不搞特殊”的家风家训......这些鲜活案例再次印证了:家风正,则民风淳;家教严,则政风清。好家风如同北斗星,指引代代子孙行稳致远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家风连党风。当每个家庭成为清廉文化的“播种机”,优良家风成为社会文明的“助推器”,我们的干部将更加清正,政府更加清廉,政治更加清明,社会更加清朗。